觀察宏觀經濟離不開四大指標:經濟增長率、失業率、物價上漲率和國際收支平衡狀況。2010開年伊始,人們對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已經沒有太多的擔心,通脹預期取而代之成為中國經濟的熱門話題。 2009年我國CPI全年下降0.7%,其中11、12兩個月由負轉正;全年PPI下降5.4%,12月份由負轉正,當月上漲1.7%。用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的話來說,“中國經濟在2009年既沒有出現通脹,也沒有出現通縮,在實現保八之外,這又是一個來之不易!” 在目前價格基本處于平穩狀態的情況下,為何通脹預期卻比較高?姚景源分析,2010年中國出現通貨膨脹的風險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輸入性通脹。輸入性通脹的風險主要來自國際市場上大宗基礎性商品,比如石油、鐵礦石、棉花等基礎性商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對基礎商品的依賴度很高,只要國際市場出現價格暴漲,很快就會傳導到國內。目前,世界經濟正處在復蘇過程中,“世界經濟復蘇本身就會拉高基礎性產品價格,更何況在世界經濟中,很多大宗基礎性商品的價格還有一些壟斷集團在發揮作用。” 第二個方面,個別商品問題有可能導致全局性問題。姚景源分析了2006年通貨膨脹的情況,“2006年中國經濟沒有別的問題,就是肉出了問題,一個豬肉的問題,結果導致全局性價格上漲。”他分析說,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CPI由負轉正的原因,主要是由天氣因素引起了蔬菜的價格上漲,因此,確實要防止個別商品出問題導致全局性問題。 第三個方面,貨幣和信貸的投放過大,帶來流動性加大。2009年M2增長27%,新增貸款是9.59萬億,這兩個數確實是比較高。經濟學有一派觀點認為,任何通貨膨脹歸根到底都是貨幣問題。從歷史經驗上看,從貨幣的過量投放到通脹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時滯,所以,“高數量的貨幣和信貸的投放推高了大家的通脹預期,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 雖然通脹預期較高,但是我們仍可坦然面對。因為,有可能導致通脹的風險和抑制通脹的因素同時存在。姚景源分析了抑制通脹的三個因素。 第一個是農業穩定、糧食豐收成為價格保持穩定的基礎。2009年,在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下,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0616億斤。“新中國60年糧食的產量基本上是5年一個周期,5年期間兩豐、兩平、一欠,但是這回我們實現了連續6年豐收。大家知道,糧價穩、百價穩,所以我說農業的穩定豐收為中國的價格穩定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中央1號文件出臺表明,2010年中央的支農惠農政策比去年更強,更有力。” 第二個是產能過剩抑制價格上漲。“價格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供給和需求,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好多行業面對著產能過剩的狀態,供給大于需求,你說價格能漲上來嗎?” 第三個是總需求不足也會抑制通脹發生。姚景源認為,今年中國經濟運行面對的主要矛盾恐怕還是總需求不足,而不是需求旺盛。“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什么情況下能產生惡性通脹呢?如果三件事情碰到一起,就肯定躲不過通脹。什么事呢?第一是經濟過熱,第二是貨幣和信貸的過量發放,第三是農業,特別是糧食出了問題。比如說,1988年和1994年都是這三件事情碰到一起了。” 姚景源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處理好三個關系,就是把握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管理好通脹預期。三個關系的核心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個做好了,我們就能騰出手來做好經濟結構調整,解決中國經濟深層次的問題。但是,保持平穩增長也不能讓經濟過熱,一旦經濟過熱,通脹預期就穩不住了。(人民日報) |
?
Copyright (c) 2025 dxy3619.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奧沃冶金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津ICP備11000233號-2
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247
電話:022-24410619 傳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