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整合硝煙再度燃起。
5月24日上午,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歷時近兩年,攀鋼與鞍鋼的重組方案終于在日前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正式批復。按照方案,通過國資委層面劃撥,雙方將聯合組建一家新公司,并作為母公司控股攀、鞍兩家集團子公司。
無獨有偶,二級市場,剛剛“三合一”整合完畢的*ST釩鈦與鞍鋼股份也在當日開市前被臨時停牌。其后不久,H股鞍鋼股份則在交易盤中被迫停牌。截至停牌時報收10.4元,漲幅5.8%。
不過,盡管如此,兩公司并未披露該重大事項將事關雙方此前重組事宜。而據此,攀鋼內部某知情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因此次重組僅涉及集團層面,對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將暫不做重大調整。而實際控制人也不會發生重大變更。
至此,鞍鋼的鋼鐵業并購大旗也已然調轉方向。“此前預期的鞍本整合,將被迫放置到重組攀鋼之后了。”前述知情人士如是說。而可以預計的是,經過兩輪重組之后,鞍鋼集團也將成為國內最大鋼鐵集團。另一廂,背靠鞍鋼,偏居西南的攀鋼集團也將得以大展拳腳。
鞍攀聯合
“由于都是國資委直接控股的企業,直接劃撥組建新公司肯定是最簡單的方案。”談及此次重組獲批,攀鋼集團某高層透露,方案其實早在兩年前就大致確定了,只因一些細節問題才最終拖到現在。
這使看似容易的重組又顯得委實不易。
據記者了解,更多的阻力或來自于攀鋼集團。作為國務院旗下試點董事會的鋼企,攀鋼集團董事會其實對該方案有著較大的主導權,而不可避免,其內部的各方分歧則對方案的推進產生直接影響。與攀鋼有別,直接取決于鞍鋼集團高層的重組則顯得相對簡單得多。
參與重組的前述知情人士稱,因重組牽涉的方面較多,比如財稅分配、員工安置等都與公司自身乃至地方政府的利益密切相關,所以對攀鋼而言,要處理的問題更多。
2009年,攀鋼旗下資產整合力度堪稱空前,其實質目的正是為鞍鋼的進駐鋪路。截至目前,經過攀鋼在資本市場上的“三合一”(由*ST釩鈦前身攀鋼鋼釩換股吸收合并攀渝鈦業,ST長鋼,)已經收官。而藉此,鞍鋼股份也成為ST釩鈦的第二大股東,持有11.51%的股份。
其后,攀鋼的人事變動也隨之而來。其集團高管紛紛以空降的方式走到上市公司前臺。
時任攀鋼集團董事、黨委書記的余自甦出任攀鋼鋼釩總經理;而同為攀鋼集團黨委常委的陳勇、周一平、張大德出任副總經理,尚洪德出任總會計師。在上市公司的原高管中,只有總經理張大德留任副總經理。
以此為信號,攀鋼鋼釩的內部資產重組也同時啟動。對象除涉及整合采購資源的六個地區新設供應分公司外,還涵蓋了旗下鈦業公司、礦業公司、國際貿易公司、研究院等主要資產。
“礦山、采購、銷售、研發等資源都整合進來了,股權關系更為清晰,基本上解決了鞍鋼后期整合的麻煩。”前述人士稱,鞍鋼進駐后,將主要涉及集團層面的人事構架的調整,而基于此前上市公司的人員變動的過渡,此后的管理融合將更加容易操作。
不過,就新建公司的命名以及管理人員的設置,前述人士仍諱莫如深。其稱“方案暫未明確總部公司的具體事宜,應該屬于雙方下一步要商榷的內容”。但其并不否認,鞍鋼在此次合并重組中的主導權。
最大鋼鐵集團或成行
其實,在攀鋼看來,雙方重組的意義更在于產業強勢整合帶來的區位優勢。
“有鞍鋼在背后支持,攀鋼在西南將更有作為。”前述人士稱,由于深處西部,攀鋼對外拓展一直乏善可陳,特別是資源整合方面,始終缺乏強有力的資本與技術支撐。“盡管有著無可比擬的礦山資源,但在開發力度上仍顯局促。”
而這,與鞍鋼推進的整合路線則恰好不謀而合。通過此次重組,旨在對外兼并擴張的鞍鋼也由此將打開西南門戶。
據鞍鋼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鞍鋼的整合版圖上,除對東北地區鋼鐵企業整合外,將逐步向華北、西南和東南沿海地區推進,而尋求的領域將主要集中在特鋼、不銹鋼等附加值高的板塊。
而攀鋼集團在特鋼方面則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其鐵軌,釩鈦產品幾乎都位居市場前列,而在鐵礦石自給方面,更處行業上游。
有市場人士認為,通過雙方的重組,鞍鋼股份將提升對產品的溢價能力和鐵礦石自給率,并將可能為鞍鋼上市公司帶來資產注入的想象空間。前述攀鋼人士則認為,“目前對于上市公司層面的重組可能為時過早,這要由鞍鋼方面來決定。”
但無可非議的是,由于鞍攀兩家提前重組成功,備受市場期望的鞍本重組則將無奈押后。而對此,攀鋼方面則寄予厚望,在他們看來,依托鞍鋼、本鋼,國內最大鋼鐵集團必將成行。而這將反哺攀鋼的發展。
就在5月初,本鋼和北臺鋼鐵集團聯合重組也基本落定,有消息稱,今年8月份之后,重組之后的兩家將一起納入鞍鋼集團。
至此,或許正如鞍鋼集團副總經理白靜瀑對媒體公開所說,以鞍鋼、本鋼和攀鋼目前分別為2500萬噸、1100萬噸和1000萬噸的產能計算,合并后的集團公司總產能將達4600萬噸,預計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鋼鐵航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Copyright (c) 2025 dxy3619.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奧沃冶金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津ICP備11000233號-2
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247
電話:022-24410619 傳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