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5年以來,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接連而至,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標準也一度提高,然而淘汰之路卻一路艱難。
為什么在政策的不斷打壓下,我國鋼鐵產能卻接連拔高?
淘汰落后產能,應從何處下手?
業內人士對此眾說紛紜:有指責政策執行力不足的,也有建議淘汰落后不宜一刀切的,而鋼鐵產品標識標準化的制定也成為當務之急。
生產篇
鋼鐵工業標準亟待完善升級
現代物流報 記者楊世新
據了解,目前我國鋼鐵產品存在部分產品質量穩定性不夠、性能指標尚有波動等問題,其根源在于行業標準建設滯后。
此外,目前我國一些產品標準中引用的基礎(通用)標準和檢驗標準未完全與國際接軌。
在鋼材社會需求不斷升級的現狀下,我們不禁要問:除了節能減排、抑制過剩產能的目的外,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能否幫助企業真正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呢?在此背景下,行業標準化的建設升級再一次被推到了歷史的前臺。
淘汰落后不能根治行業頑疾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落后產能?一些企業發出質疑。“300、400立方米的爐子到年底要淘汰,但500立方米的爐子照樣可以生產不合格的產品。”一家下游用鋼企業用戶向現代物流報記者反映,一些雖然不是要淘汰的爐子,但是他們不合格的產品卻在不斷地流入市場。該企業人士認為,淘汰落后政策若能真正淘汰落后的產品、規范市場秩序,會得到更多企業的擁護。
在河南一家鋼材市場上,一位從事鋼材加工的用戶向記者說了他的“傷心事”。他用的是標識Q235的鋼材,用來加工鑄件一打就碎,買了20噸一根也不能用,找到廠家,廠家拿出產品材質書,說是合格產品,“以前買大廠家的用著沒有問題,這次覺得價格便宜就買了一家小企業的,不想就出了問題。”
有些小企業小高爐生產的產品不可靠,那么大企業大高爐生產的產品就一定沒有問題嗎,也不能一概而論。
“一流裝備不一定能生產一流的產品”,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冶金業商會副秘書長劉勇昌向現代物流報記者表示,近幾年,鋼鐵企業的裝備水平尤其是高爐容積提高得很快,有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具備了提高質量,發展高端品種的條件。但是,“一些企業白班生產與夜班生產不一樣,上一爐鋼與下一爐鋼不一樣”,質量很不穩定,用戶不予認可。
據了解,目前我國鋼鐵產品存在部分產品質量穩定性不夠、性能指標尚有波動等問題,其根源在于行業標準建設滯后。
“全面推行標準化作業,嚴格作業管理,成為當前鋼鐵企業穩定提高質量水平的重要問題,也是提高管理能力的基本標志。”劉勇昌言辭懇切。
劉勇昌進而強調,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產量和消費最大的螺紋鋼筋,去年生產1.2億噸,其中2/3是國外早已淘汰的低檔鋼筋(HR335)。
“中國鋼鐵工業在‘十二五’要實行質重于量的發展方針,國產鋼材質量要穩定提高,穩定提高質量的關鍵在于管理,管理的基礎是標準化的規范。”劉勇昌大聲疾呼。
產品與標準脫節
“目前,我國一些產品標準中引用的基礎 (通用)標準和檢驗標準未完全與國際接軌。”在河北省鋼管行業協會,該協會秘書長王連元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說。
河北省是鋼管生產大省,因此王連元對于國家鋼管行業的標準格外關注,“我們與國際標準存在不銜接的地方,例如鋼管尺寸規格使用習慣的差異,鋼的牌號表示方法不一致,鋼的化學成分規定存在著差異,檢驗方法標準有的還未采標等等。”“我們有一項焊管張力減徑的標準已經上報國家相關部門,目前正在等待批復。”王連元向記者反饋。“由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快,而標準更新進度則相對較慢,標準的水平提高也較慢。”在采訪中,有業內流通商向記者反映。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鋼管標準標齡普遍較長,標準更新周期一般為10年左右,個別標準從發布至今,10多年未做任何修訂。”
如此長的更新周期,勢必造成鋼管標準與鋼管行業的技術水平發展、產品質量的提高和用戶的需求更新脫節,造成鋼管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不能及時納標,因而造成新產品不能及時得到市場的認可,不能及時滿足用戶新的需求。采訪中,業內人士對此反應強烈。“標準內容偏重生產技術多,而關注流通則較少,與市場需求脫節。”業內人士還向記者反映說,國內的一些鋼鐵企業通常只重視產品的前期開發,而忽略開發成果的專利化及產品后期的市場推廣。“我國鋼管標準較多地偏重制造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水平,從而造成標準中規定的技術要求和用戶的使用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出現標準與市場需求相脫節的現象。”
與此同時,更應引起關注的是,行業新技術、新產品發展加快,而標準更新進度卻沒有相應跟上,“市場上有了新產品,卻沒有相關產品的標準,造成產品不能及時得到用戶和市場的認可,影響企業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一李姓鋼材流通商對記者說。
由此,將國內外鋼鐵新技術、新產品及時轉化為標準,使鋼鐵標準化更加貼近市場、貼近用戶,顯得格外重要。
剖析篇
淘汰標準再拔高政策期待執行力
現代物流報 記者 王亞彬
自2004年始,在全國數輪鋼鐵行業整頓中,遍布河北的小鋼鐵廠屢次被關停,但“風聲”過后,都能奇跡般恢復生產。對此,宋繼軍認為,政策關鍵在于落實。
一場針對落后產能的圍剿行動力度空前。
5月27日,工信部向各地下達今年18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其中2010年鋼鐵行業淘汰煉鐵3000萬噸,煉鋼825萬噸,這一淘汰任務比此前國務院通知要求大幅“加碼”。當天,河北新金鋼鐵有限公司(下稱新金鋼鐵)的負責人之一靳智慧(化名)正在參加一個行業沙龍活動。當他從一位同行口中得知此事后,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自己鋼廠的小高爐保不住了!
因為按照工信部的淘汰標準,在今后兩年內300、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要分別被淘汰。而這家鋼廠現有的2座300立方米的小高爐均屬淘汰之列。
在全國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據工信部統計,煉鐵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約有1億噸,占煉鐵總產能的1/5。而其中河北省今年將淘汰煉鐵產能占到全國淘汰任務的三分之一。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宋繼軍告訴本報記者說,“目前,河北大中型鋼廠基本上已經沒有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了,300、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主要集中于小鋼廠和部分中等規模的鋼廠。”宋繼軍說,今年河北至少有30家企業的49座高爐需要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完成淘汰。政策主要針對落后產能,河北省的中小企業難逃“劫數”。
不過,自2004年始,在全國數輪鋼鐵行業整頓中,遍布河北的小鋼鐵廠屢次被關停,但“風聲”過后,都能奇跡般恢復生產。對此,宋繼軍認為,政策關鍵在于落實。
在本輪政策風暴中,河北的現實無疑是一個典型的觀察樣本。
斷腕
事實上,新金鋼鐵擁有2座1000立方米的大高爐,但目前兩座300立方米的高爐仍處于高效運轉階段,一旦淘汰對企業和地方來說可謂是“壯士斷腕”。靳智慧說,“淘汰一臺小高爐,一年損失至少有四五千萬元。”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像新金鋼鐵一樣有實力去建設大高爐,這意味著那些只擁有小高爐的中小企業可能不得不面臨出局的命運。
河北省是全國鋼鐵行業的最大聚集地。每一次國家鋼鐵新政出臺,都會給這里的民營鋼企造成震動。對于許多企業來說,自2005年,國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出臺,落后產能限期淘汰令就接連而至,讓企業在不斷地拆除和爆破中艱難度日。
“今年淘汰落后產能方面,河北省在全國應該是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在6月2日召開的河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智明對本報記者坦言,河北省淘汰落后產能的壓力非常大。
今年前三季度,河北將淘汰鋼鐵落后產能1440萬噸,其中煉鐵產能1240萬噸,煉鋼產能200萬噸,分別占全國淘汰任務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參與過歷次淘汰鋼鐵產能工作的河北省發改委人士說,調控手段有限,最多就是勒令停產。但企業會偷著干,一些偏遠地區搞個幾十立方米的小高爐,連公司都沒注冊,也沒納入統計。拿他們沒辦法。
不過,河北省政府將于6月初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全省統一時間對部分落后產能設備實施拆除和報廢。“只要沒有拆除,就不算完成任務。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河北省召開會議的同時,邯鄲市正在進行淘汰落后產能的“雷霆行動”,率先在全省公示了節能落后單位名單,其中包括邯鋼、新金鋼鐵等,對節能落后企業要求在通報后一個月內,制定限期整改措施。這次行動涉及企業近82家,包括鋼鐵、水泥等多個行業。
楊智明說,今年要進一步強化行政問責,“強化官員問責制促節能減排,對未完成減排目標的追究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的責任。根據情況給予相應處分,直至撤職。”這充分顯示了河北省淘汰落后的決心。
“(行政問責)很有必要,這是為了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唐山市的常務副市長周仲明表示,“沒有強有力的措施,淘汰落后產能這個難題難以解決。”
這場整治,不僅涉及產業發展,也關乎政府公信力。
難題
更多的一些鋼鐵企業拆小爐后實際建設的鋼爐規模更大。比如唐山某鋼鐵公司,去年拆除了3個380立方米的高爐,轉而新建了3200立方米的高爐。
唐山國豐鋼鐵公司副總經理付廣華說,“唐山地區煉鐵爐最低在600立方米,大的鋼鐵企業的高爐一般是1800~2500立方米,所以國家出臺的政策對行業發展是好事。”主要原因是,越大的越利于節能減排,同時也不會在工藝上落后,有利于生產加快。
不過,企業上馬大高爐則必須由工信部對企業生產規模、環保指標等進行一系列考核后才有可能獲得“準生證”。
小高爐被拆只是時間問題。靳智慧說:“到時候不拆也得拆,否則我們整個廠子都會被斷電斷水,生活用電都不給,貸款也會困難。”
邯鄲武安工業促進局一位科長表示,高爐必須拆除,“以前出現過這種情況,我們這邊把高爐停了,一些外地人就來買回去,裝好了繼續用。”
對于這個做法,靳智慧心情復雜。雖然不忍心,但在差別電價、貸款融資等一系列政策之下,這些設備已成累贅,“如果停產了還得按照差別電價交費,我們自己都要拆。”
不過并非是所有的企業都愿意主動拆爐。
唐山市一位官員曾反問道:“國營企業,我們說了算,可是民營企業的設備是受物權法保護的。你說它不符合產業政策,我可以讓它停產甚至給它注銷公司,但是誰給我們權力去拆人家的爐子?”這一問,讓某些調控手段于法無依的軟肋暴露無遺。
而靳智慧最擔心的還是拆爐后的職工安置問題和淘汰補償。
不過,政府曾做出承諾,會幫助被淘汰企業解決職工再就業問題,“但難度依然很大。”
流通篇
鋼鐵流通變革 標識標準成新寵
現代物流報 記者常河山
2009年我國粗鋼產量為5.7億噸,今年估算將超過6億噸。如果以鋼材物流、倉儲的費用在150~200元/噸估算,鋼材物流產業規模將高達1000億元左右。這樣,整個行業考證下來,標識標準化帶來的實在是不菲的價值。
“鋼鐵物流項目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整個的標準制定計劃在2年時間內推出,先期會推出包裝標識和鋼鐵物流操作的標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盛志誠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說。
前不久,“重點物流領域關鍵技術標準”項目啟動,此項目覆蓋了鋼鐵物流、家電物流等重點項目。其中,鋼鐵物流項目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牽頭組織。那么,為什么要先期推出“包裝標識的標準”?鋼鐵產品標識標準化的意義何在?
標識標準化是銷售競爭軟實力
在鋼材市場,記者了解到,鋼材流通行業相關物流的標準不規范現象比較嚴重,“運一噸鋼材好幾個價,吊裝、儲存也是現講價。”在河北某鋼材市場,流通商向記者反映上述問題,行業呼喚規范化的標準盡快出臺。
鄭州泰信集團的董事長林曉均告訴記者,他現在經營的兩家鋼廠的板材,上面標識都是噴漆的。雖然也標明了生產標準、材質、規格和生產廠家,但是各生產企業均有自己版本,標識不統一,使鋼鐵產品的流通顯得很不規范。
林曉均提議,應該盡快推進鋼鐵產品標識標準化的建設。“我在銷售一線干了20年,經手銷售的鋼材數以億計,但是,產品標識上都比較混亂,有關數量、材質、規格等信息
,沒有一個統一標準,這些年,大的鋼企雖然在內容上比較接近,但是各有自己的版標,標志不一樣。如果統一起來,體現的不僅僅是產品的層次,而且反映了鋼鐵行業產銷更加規范嚴謹,我們做經營的也更能憑借標識標準化提高自己在采購商中的形象,我認為,這是一種競爭的軟實力。”
河北唐山和榮的總經理袁和平也興奮地說:“若實施標識標準化后,有關此批貨物的應有信息都將標注得清清楚楚。如果能夠實現貨物和標簽一體,這樣不僅利于入庫的程序化管理,而且,簡約了信息更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采購商采購放心,我經營也省心。”
2009年我國粗鋼產量為5.7億噸,今年估算將超過6億噸。如果以鋼材物流、倉儲的費用在150~200元/噸估算,鋼材物流產業規模將高達1000億元左右。這樣,整個行業考證下來,標識標準化帶來的實在是不菲的價值。
整頓鋼鐵物流秩序勢在必行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貴生曾感慨道:“服務創新的動力何在?一個是內部動力,另外一個就是軌道。技術的軌道、市場的軌道、商業模式的軌道、外界提供的機會和壓力,還有競爭者、顧客和供應商等等。”
而鋼鐵產品標識標準化,實際上就是對過去鋼鐵生產、流通和采購使用等整個鋼鐵產業鏈運作信息的規范,同時,標準化標識承載的材質、規格等信息,都會大大推動營銷能力的增強,提升鋼廠的質量、技術和研發能力的競爭意識,體現的是整個產業鏈的服務功能。“目前,中國鋼鐵需求增長即將進入高消費低增長階段,中國與國際鋼鐵市場一體化趨勢已經使中國鋼鐵成為世界鋼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已經融為一體,預示著中國鋼鐵市場穩定度增加將成為一種趨勢。”鋼鐵行業著名專家馬忠普分析說,“中國鋼鐵市場物流模式的基礎性經濟條件即將發生重大變化,鋼鐵物流標準化的基礎性條件已經成熟。同時,鋼鐵現代化物流園區的建設,推動鋼鐵業向深度加工和產業鏈服務深化發展的大趨勢,給鋼鐵物流企業的發展壯大,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今,鋼鐵物流企業開始了全國性布局。年度經營額超過100億元、甚至1000億元的大物流企業已經出現。同時,現代鋼鐵物流中心的信息、金融、加工配送一體化服務功能的快速增強都預示著中國現代鋼鐵物流模式重大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在此背景下,‘重點物流領域關鍵技術標準’項目啟動,整頓鋼鐵物流秩序,加快鋼鐵物流標準化就成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且勢在必行。”馬忠普堅信。
很顯然,產品標識標準化,包括生產廠家、產品明碼標示的鋼種、產品標準等,都需要現代鋼鐵市場在秩序整頓和推動鋼鐵物流模式轉變中做好探索和實踐,這樣,鋼鐵產銷才能有效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使鋼鐵產品標識標準化等鋼鐵物流標準化項目,更好地承載和發揮科學管理、提高效率等優勢。
標識標準化便于對鋼鐵產銷管
說到鋼鐵產品實施標識標準化的積極意義,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陳雷鳴認為:“從規范管理角度來說,采購商采購時更容易識別,提高出貨與采購效率;現在,全國各地相繼建設的鋼鐵物流園區,包括很多做外貿的流通企業,面對進出口業務,比如說涉及到編碼、統一和歸類等復雜的問題,如果實施標識標準化,這些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另外,鋼鐵產品標識的標準化建設,更便于國家對鋼鐵品種實施管理,包括市場流通的管理。比如,一些小的生產加工企業,如果不具備標準化所約束的資質,國家可能將來對之進行生產、流通和銷售限制,擔當一種市場準入制度,”陳雷鳴認為,“這樣就可以使一些科技含量低、尤其是那些假冒偽劣的鋼鐵產品,在進入市場時受到制約,市場將藉此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維護。”“至于兩年內能否完成標準化體系建設,鋼鐵界除了在認識上要跟上外,還要看政府推廣的力度和地方政府、生產流通企業的配合程度如何。”陳雷鳴說,“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鋼鐵物流標準化實施,尤其是鋼鐵產品標識標準化的啟動,對行業規范生產和流通都很重要,都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觀點篇
淘汰落后政策不宜一刀切
現代物流報 記者李協商
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已經進行了數年之久,從2005年起,國務院已經先后多次發布文件,對淘汰落后產能提出嚴格要求,但一直收效甚微,甚至進入越調越多的怪圈。本次國務院再發指令,要求用鐵的手腕淘汰落后產能,確保落后產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關停。對于如何定義落后產能,以及如何調整結構的爭論,政府再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給出答案。但是,業內普遍認為,淘汰的標準還尚存爭議,阻力依然存在,任務依然艱巨。
淘汰落后產能的初衷更多還是為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推進節能減排,目前甚至被寄予成為解決產能過剩的抓手。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數量一定會減少嗎?
淘汰落后產能和緩解產能過剩是一對既相輔又相悖的命題,淘汰20%的落后產能有助于供需的平衡,但是淘汰落后產能并不意味著未來產能沒有繼續擴張的可能。
從歷史經驗看,以高爐、轉爐容積大小來定義落后產能往往迫使企業“以大換小”,產能反而繼續增長;另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新產能對落后產能的置換也意味著淘汰落后并非對當前產能做簡單的減法。
而且,隨著淘汰范圍的擴大,落后產能的數量仍會增多。因為未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鋼鐵產能增加后,國家如果按照舊的工藝標準,淘汰落后產能總會過時,“所以這個落后產能的標準每隔幾年提高是肯定的,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增加淘汰落后產能的不確定性。
2005年年底,全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8000萬噸。此后,淘汰小鋼廠的政策文件層出不窮。但是,在2005年到2007年間,中國粗鋼產量每年分別增加了6991萬噸、7009萬噸、7100萬噸。到了2008年底,國內鋼鐵產能過剩規模已經達到了1.6億噸。在政策作用下,產能沒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倍。
對此,有專家建議,政府及行業協會、監管部門需對本產業做科學的規劃,對所謂技術落后、產能過剩的標準進行界定,同時對新進來的企業,不能一碗水端平,要抬高新建企業的技術標準,這樣有助于加快業技術改進的效率。
在近五年來的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政府一直采用“唯裝置規模論”的一刀切做法,主要集中在淘汰中小規模企業,淘汰相對落后的工藝。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政府部門能夠給出落后產能的具體定義,今年4月份,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曾對這一問題有過解釋,“落后產能的界定是根據行業生產特點和產能現狀,并考慮到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在工藝、技術、裝備、規模、能耗、環保、安全、質量等方面制定具體標準。”
此后,工信部鋼鐵行業淘汰落后日程表為2010年底前將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淘汰2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淘汰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照此標準,這直接宣判鋼鐵行業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產能皆為落后產能,這部分產能占總產能的近20%。
然而,這種統一可執行的標準并未完全獲得業內的認同。中國聯合商務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說,300、400立方米的高爐也并非一無是處,它的高爐利用系數很高,煉得快,但能耗高。
原冶金部鋼鐵司司長劉勇昌也曾反對淘汰落后產能只看裝備規模,“生產同樣長材產品,用450立方米高爐、50噸轉爐生產線,噸鋼要節省60公斤標準煤。這意味著淘汰落后產能,全國鋼廠只剩下1000立方米高爐后,再生產長材產品,全國每年將有1500萬噸標準煤被白白消耗掉。”
因此,有分析認為,規模小并不等于不環保、經濟效益差,規模大也并不一定經濟效益好、環保效果好。有許多現實例子表明,經濟效益達到最優,但規模未必最大合適,鑒于在鋼鐵冶煉過程中存在諸多特殊情況,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對于鋼鐵的強勁需求,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將環保、節能等綜合性生產工藝作為淘汰落后的標準。“從整體來講,我國鋼鐵產業政策正在由過去技術型產業政策向宏觀引導型產業政策轉變。”馬忠普認為,政策最大的意義在于,配套的激勵政策可以隨之出臺,比如優惠貸款等,以鼓勵企業技術進步,讓企業轉變自身增長方式。確定產業政策,不是一定要立即執行、達到某種程度,而是應該給企業技術進步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沒有必要一刀切,鋼廠有能力新建項目,自然會淘汰300、400立方米的高爐。
淘汰落后產能≠減產
現代物流報 記者王京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下述簡稱《通知》)細則,而消息一經傳出,便在國內鋼鐵行業引起軒然大波。
面對數周來低迷不振的鋼鐵市場,以及長期以來鋼材市場價格頻頻上演“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行情,業內有眾多貿易商對此文件的及時出臺看好。
伴隨著市場預期的逐步升溫,其自然而然地也被當作重振鋼鐵業,尤其是提振低迷鋼價盡快回暖的一大利好消息。
但事實真的如其所說嗎?看來未必。在《通知》的具體目標任務內記者看到,其中,2011年底前,鋼鐵行業將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淘汰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
這樣大力度的淘汰,看似十分有利消減當前過剩的鋼鐵產能。但事實上這并不等于業內期待的“減產”。
首先,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大舉措,是加快節能減排、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環保經濟的迫切需要。而減產則要求實現在鋼鐵總體產量上的真正削減。
一定程度上看,即使淘汰落后鋼鐵行業產能能夠實現減產,但這也只是一種短期的表現,不久依然會恢復甚至超過這一產能。譬如,坐落在河北唐山地區的眾多小鋼廠,多是擁有著低于400立方米的煉鐵爐,一旦他們真的被拆掉,有著雄厚資本的他們一定會重新投建出一片達標的煉鐵高爐,隨之鋼鐵產能還會出現大幅增加。
另外,對于國內達標的大型鋼廠,在發覺大批量中小鋼廠因不達標而暫停生產之時,望著空出的這塊肥沃市場,難免會萌生出“趁機擴大生產量”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填補市場空白,另一方面,加快博取更多的市場占有率及銷售利潤。
其次,我們還應想到“產能置換”的概念。尤其對于大型鋼廠,為保證公司年度目標及生產計劃,在淘汰落后自身產能之余,必然會做到轉移產能,加大其他達標高爐的生產量,因為他們絕不愿意因此舍棄原有的龐大市場占有份額。
如此一來,鋼鐵行業產能并不會因為“淘汰落后產能”政策而出現量上的下降,也不會因此改變當前的鋼鐵供求基本面,更不會使鋼價理性回歸市場并達到預期的平穩、利好發展。
這一點我們在《通知》中也可以明顯看到,“對產能過剩行業堅持新增產能與淘汰產能‘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的原則”。長期從事鋼材貿易的上海京口貿易有限公司中卷板部經理余彩兵告訴本報記者,倘若文件中只是“減量置換”的話,相信意義就不同了。
事實上,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除含有“節能減排、大力環保”的根本初衷外,同時也在側面折射出了“為改變多年來國際鐵礦石、焦炭等鋼材原材料定價權,加快實現國內鋼鐵企業集中度,一改傳統散、小、亂局面”的本意。
當然,這也恰恰符合著《通知》中提出的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然要求。
終上所述,我國鋼鐵行業在加快落實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應理性看待這一政策,把淘汰落后鋼鐵產能與減產之間的關系真正區分開來,且調節好心態,繼續做好應對市場波動的風險防控措施,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來源:現代物流報
?
Copyright (c) 2025 dxy3619.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奧沃冶金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津ICP備11000233號-2
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247
電話:022-24410619 傳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