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v视频在线观看_搜索黄色毛片_日韩免费观看一级毛片看看_免费看靠逼

所在位置:首頁 >> 宏觀新聞>> 資訊詳情

美日鋼鐵收購風云:利益博弈下的紛爭與影響

作者:24發布時間:2025-01-06

  2025年1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頒布收購禁令,強勢阻止日本鋼鐵業巨頭日本制鐵公司(日鐵)對美國鋼鐵公司(美鋼)的收購計劃。這一決策,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日美兩國乃至全球鋼鐵產業掀起巨大波瀾,引發了日鐵與日本政府的強烈不滿。

        日鐵收購美鋼的深層動機

        2023年12月底,日鐵以141億美元的“天價” 報價競逐美鋼,出價幾乎是美本土鋼鐵生產商克利夫蘭 - 克利夫斯公司的兩倍,彰顯出其志在必得的決心。面對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對工人權益的擔憂,日鐵不僅追加 14 億美元投資承諾,還鄭重保證不裁員、不關廠。

        日鐵如此執著,背后是產能擴張與市場戰略的雙重驅動。近年來,中國寶武鋼鐵在產量、技術及盈利規模上,與日鐵拉開顯著差距,日鐵在電工鋼等新興產業產品領域也處于追趕地位,其在華經營優勢不再。據世界鋼鐵協會 2023 年度數據,日鐵粗鋼產量 4437 萬噸(世界排名第 4),美鋼產量 1449 萬噸(世界排名第 27)。日鐵預計,收購完成后年產能將達 8600 萬噸,向 “年產 1 億噸” 目標大步邁進,產能規模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中國寶武鋼鐵。

        此外,收購美鋼將極大增強日鐵在美國市場的話語權。美鋼作為美國重要的高爐工藝鋼、汽車板及電工鋼生產企業,擁有先進小型電弧爐工廠與北美自供鐵礦資源。日鐵借此可搶占美國市場資源,尤其在美重振基建、傳統制造業回流的經濟機遇下,擴大在美產業布局,同時巧妙規避美國針對進口鋼鐵征收 25% 關稅的貿易保護政策,獲取長期可觀利益。

        支持與反對的陣營博弈

        長期受困于人力成本高、技術落后等問題,美鋼經營業績慘淡。近十年,公司凈利潤在盈虧平衡點徘徊,2023年營收較2021年下降23.77億美元,凈利潤從41.74億美元暴跌至8.95億美元,粗鋼產量與中國寶武鋼鐵相比相形見絀 。基于此,美鋼高層視日鐵收購為企業發展的 “救命稻草”,2024年4月,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收購方案。

        然而,日鐵的收購之路荊棘叢生。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率先發難,作為擁有120多萬會員的北美最大產業工會,在全球鋼鐵行業格局變動、美本土工廠關閉或外遷、工人失業危機加劇的背景下,對外資收購心存疑慮,擔心勞務合同履行、養老金及退休人員福利保障等問題。即便日鐵作出承諾,聯合會仍于1月2日再次聲明,對日鐵 “未承諾長期維持生產和加強在美產能” 表示擔憂。

拜登政府內部意見也不統一。英國《金融時報》2024年12月爆料,美國防部、財政部、國務院等部門認為日鐵收購不構成 “國家安全風險”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經審查,內部無法就交易安全風險達成共識,最終將決定權交還拜登。出于對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等工會選票的考量,以及對美鋼被收購可能引發 “國家安全威脅” 的判斷,拜登與候任總統特朗普均對收購案持反對立場。拜登早在2024年3月就公開聲明反對,特朗普在大選期間及勝選后也多次表態 “阻止美鋼被日本買下” 。

        美日矛盾凸顯:“盟友” 間的利益碰撞

        美國政府否決收購案的強硬態度,暴露了日美在產業合作上的巨大分歧。2024年11月,日本首相石破茂曾敦促拜登批準收購計劃,避免破壞兩國關系,但美方不為所動。1月4日,日本共同社報道,即便面臨日美關系波動風險,日本政府仍決定支持日鐵起訴美國政府,認為美國政府在無正當理由下不應作此政治判斷,日本經濟界也對此表示一致認同。

        回溯歷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日貿易爭端激烈,直至1995年柯達膠卷案后才逐漸緩和,這段過往為此次收購案的否決埋下隱患。從近期來看,日鐵與美鋼的并購自2023年啟動,大選期間拜登當局擱置決策,卻在特朗普就職典禮前夕果斷否決,背后意圖明顯:一方面,拜登試圖向選民展示其在保護美國產業安全方面的堅定立場,不遜色于特朗普;另一方面,借此贏得民主黨議員支持,為大選失利的民主黨提振士氣。

        對于日本而言,自 “二戰” 后便在政治軍事上緊密追隨美國,此次日鐵收購被否,日本政府深感憋屈。日本朝野難以接受被美國視為對其產業安全有威脅的一方。同時,基于過往日美貿易戰經驗,日本熟知美國政經運作規則,有底氣通過抗議、訴訟等方式表達不滿,且認為這不會實質損害兩國政治軍事同盟關系。

        對日本制鐵而言,收購美鋼對其意義重大,不僅能融合美鋼產業資源、完善供應鏈,提升制造與技術能力,還能擴大業務區域。眼看收購條件談妥,卻因 “安全” 理由被否決,若收購失敗還將面臨數億美元損失,自然憤怒不已。

        此次美日鋼鐵收購事件,釋放出保護主義、貿易政治化及反全球化的危險信號。美國兩黨政客為私利在貿易保護主義道路上愈行愈遠,不僅損害日本企業利益,更使本就脆弱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雪上加霜。
 


?